在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国有大型煤矿只有依托技术创新和管理升级,提高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的档次和水平,促进集约发展、内涵发展,才能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改革矿井传统的物资供应模式,实施互联网技术与矿井物流深度融合,搭建矿井物资供应信息管控系统,简化并优化业务流程,形成集物资支领网上提交、审核,快递式运输服务,物资流转实时监控、无缝衔接于一体的安全高效的现代物流管控体系,不仅是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的辅助支撑,也是降本增效、开发第三利润源的重要切入点。本文以开滦集团钱家营矿的案例总结提升为基础,对国有大型煤矿运用“互联网+”构建矿井现代物流管控体系进行顶层设计,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明确今后的改进方向,为国有大型煤矿改革传统的物资供应体系,促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深化挖潜增效提供借鉴。
1 国有大型煤矿构建矿井现代物流管控体系的重要意义
1.1 传统的矿井物流运营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化矿井发展需要
传统矿井物流运营模式通常表现为人盯人、人盯车、人盯物的人海战术,存在着“多、慢、散、乱”四个弊端。“多”是流程环节多,车辆占用多,参与人员多;“慢”是审批速度慢,车辆周转慢,供应运输慢;“散”是权责分布散,批签地点散,储装运卸散;“乱”是超储占道乱,车辆调度乱,跟车跑料乱。矿井物流管理效率低、调控能力弱、供给质量差等已成为现代化矿井建设的瓶颈因素,急需对物流体系进行深层次改革创新。
1.2 提高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水平对改革矿井物流管控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井下作业人员多、分布分散、管控难度大是制约安全生产的根本问题,无人则安、少人则安是实现矿井本质安全的重要方向。近年来,通过优化设计、改革工艺、提高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采掘工作面事故呈大幅度减少之势,与此相比,矿井运输事故多发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我国东部区域的老矿井,由于环节复杂,运输战线长,物流运输点多面广,作业人员多、作业场所分散,加之各单位物料支领组织方式通常是各取所需、各自为战,物料运输过程中争车抢行,井下备料占车占道等问题比较突出,对矿井的安全生产产生重要影响。以开滦集团所属的煤矿为例,近年来工作面的事故大幅度降低,但是运输事故明显增多,据统计2011-2015年共发生井下工亡事故29起,死亡29人,其中运输事故发生13起,死亡13人,所占比重较高。
1.3 构建矿井现代物流管控体系是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
煤矿降本增效的重点在井下,关键在于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设备占用、降低材料、电力消耗,目前大部分国有煤矿集约高效水平有了大的提升,单产、单进、生产效率明显提高,采掘工作面挖潜增效的空间相对缩小,但辅助系统特别是矿井物流系统运营成本高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传统物流模式车辆投入量大、周转率低,物供效率低,用工多、成本高,降本增效的潜力较大[2]。因此,推进挖潜增效从工作面向辅助系统延伸,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建立集约高效便捷顺畅的矿井物流管控模式,是提高挖潜增效的效果、开发降本增效第三利润源的重要途径。
1.4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技术为改革矿井物流管控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技术的重要特征是具有高度的渗透性、支撑性,是集成创新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以此为依托,可以打破原有的组织边界,按照全新的视角对传统的生产作业流程、管理流程进行全面的整合再造,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掌控力,这些独特的功能和优势有效契合了矿井物流系统改革创新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电商物流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电商物流成熟的运作经验和管理技术有相当部分可以借鉴复制到煤矿井下物流管理实践中来[3]。
2 构建矿井现代物流管控体系的解决方案
构建矿井现代物流管控体系是系统工程,涉及技术支撑、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调整、业务流程再造、制度调整、信息系统建设等多方面的工作。因此,必须进行系统设计,使各个管理模块实现有效协同,从而提高新体系运转的有效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2.1 调整管理体制和制度体系
以开滦集团钱家营矿为例,主要是以“四化”理念为指导调整管理组织体系。
2.1.1 用专业化理念完善管控体制
成立了物控中心,由物管科统一管理,下设计划审批组、物资发运组、地面装车厂点,与井运区和基层生产单位等物流主体构建起“淘宝”式运营模式:生产单位是“用户”,下订单、接“快递”;物管科是“商家”,备物资、批“快递”;井运区是“物流公司”,跑运输、送“快递”。物流主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衔接运转。物资发运组的发运员具有料、车匹配审核、组织各方确认等职责权限。井运区在确保安全运输的同时,新增过程监控等职能,强化车辆统一调度,提高运料车编组科学性和运输周转率。
2.1.2 用市场化理念制定配套内控制度
制定《矿井现代物流各单位责任分工细则》《矿井现代物流协调会制度》《物资网上提交、确认、结算管理细则》《物资交接单三方签字管理规定》等内控制度,明确各环节权责界限,把权力充分下放到各个环节,减少人为直接干预,实现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为顺畅、协调、闭合的运转体系提供保证。
2.1.3 用精细化管理理念进行流程再造
针对原有管理流程中存在的不合理、效率低等现象,严谨细致进行分析和诊断,根据新的管控模式,重新制定工作流程图,优化各环节衔接,做到不脱节、不重复,不出空白点。
2.1.4 用集约化手段提升各环节工作效率
采取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学化用人措施,对各环节作业方式进行优化升级,以各环节效率的提高促进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提升。比如,在坑木厂装车环节改用叉车装料、在支架厂和金属网厂改用起重机装锚杆和金属网等,大幅度减轻员工劳动强度。
2.2 以技术创新为手段破解技术难题
为打通矿井物流管理信息“断头路”,按照“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互联网思维,与优势科技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成立项目开发团队,积极破解技术难题,着力把信息“孤岛”结成网、连成片,提高物流管理信息化、科学化水平[4]。
2.2.1 破解车辆定位系统“兼容难”问题
对井下已有人员定位系统基站、接收器进行重新布局和补充,增加地面装车站、运输线路所需基站和接收器,使地面装车站、运输线、上井口等实现信号全覆盖;升级定位系统,划分人员定位号段和车辆定位号段,重新配置原有人员定位系统号段资源,实现人员定位系统和车辆定位系统资源共享。
2.2.2 破解物资管控环节“衔接难”问题
改革原有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把物资管理信息向物流环节延伸,根据物资审批和支领数量,自动生成装车单,并进行料、车匹配,使之一一对应,确保物资管理与物流管理无缝衔接。
2.2.3 破解物资运输信息“对接难”问题
开展技术研发,有效连接车辆定位信息和物资管理信息,确保物资流转轨迹和时间节点信息反馈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随着系列技术难题的逐一破解,矿井物流体系实现了智能化控制、集成化调度、信息化管理的新突破。
2.3 搭建高效快捷支撑平台
充分利用“矿井现代物流系统”软件、矿井计算机网络、基层各单位使用终端,对原有物流运转体系进行流程再造,构建集成“三大业务管理平台”,打破原有靠人传递票据的模式,做到数据直传不落地、线上线下一体化高效顺畅运行。
2.3.1 构建“三网融合”的物资交易平台
“三网融合”物资交易,即网上提交、网上确认、网上结算。网上提交,在公司将当月材料费使用计划按周划拨到各生产经营单位的前提下,各单位依据生产需要,在网上提交材料支领申请计划;网上确认,计划员依据井上下库存和使用单位费用指标,对物资申请进行审批、确认;网上结算,系统根据网上确认结果,自动与使用单位进行交易结算。在“三网融合”业务办理过程中,各单位材料支领计划批签结果、消费统计金额实时在物管科交易批签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系统预设材料消耗预警功能,当材料费消耗达到预算指标80%时,屏幕会发出红色警示,提醒基层单位及时核实工程需求情况、提前申请资金或优化申请计划,保证生产物资正常供应。
2.3.2 构建“三统一、一即时”物资发运平台
“三统一、一即时”物资发运,即统一配货、统一装车、统一运输、即时卸车。统一配货,即网上结算后,系统依据材料订单数量和装车定额,自动计算出配送料车数量,生成发运交接单,由发运员每天汇总后送至装车点;井运区根据系统提示,在夜班将所需空车调配至装车点,装车点按单及时备料。统一装车,即装车点发料员依据发运交接单信息,组织统一装车,并对装车质量和数量进行核实确认,做到一一对应和料、车相符。统一运输,即车辆装好后,组织井运区、发运组、装车点三方在发运交接单上签字确认,发运员在网上根据发运方向和到站信息进行运料车编组和发运确认,使车辆进入流转环节。即时卸车,即车辆到达指定地点后,井运区调度通知使用单位在48小时之内完成卸车,并及时在网上反馈,确保空车及时运回车场并上井,完成闭合循环系统。
2.3.3 构建“一图一表”实时监控平台
为确保物资发运实时监控,矿井现代物流体系化繁为简,设计“一图一表”功能,使车辆调度作业、信息查询一目了然。一图,即物资车辆动态分布图,可在大屏幕上即时显示装车点和井下车场运转情况;一表,即车辆信息表,在大屏幕上即时显示所有车辆的基本信息,包括所属单位、装载情况及所在地点等信息内容。“一图一表”功能可帮助井运区车辆调度中心随时掌握各类车辆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准确调配车辆资源,也可帮助使用单位实时检索物资车辆在时间节点上的运行状态,为动态掌握物资流转提供支撑。
3 实施效果和改进方向
3.1 实施效果
开滦集团钱家营矿现代物流管控体系自2016年1月正式投入运行以来,取得了生产提效、降本增效、安全运行等一系列明显成效,直接减少矿井装车跟料员85人;矿车周转率提高2倍,全年可节省运料车投入200辆;下井物资运输时间平均缩短24小时,运输效率提高33.3%;全年可节省综合成本1000万元。
3.2 改进方向
运用“互联网+”改革矿井物流管控体系是被实践证明的成功探索,要结合认识的深化、技术的发展以及该管理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差距、问题,进一步改进提升:
1)以物资消耗定额、以往的经验数据、生产条件的变化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各生产单位物资需求计划的准确性,防止材料的积压,减少资金占用。
2)对相关的技术手段进行改进升级,通过完善提升矿车运输“信集闭”技术、作业人员的定位系统,对管理系统软件进行改进升级,提高运行系统的便捷性、稳定性和科学性。
3)强化对井下物资供应方和接收方交易活动的制约,可考虑买卖双方在矿井电商物流平台开设资金账户,利用第三方支付手段,保证公平交易。
4)与集团大物流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实现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